requestId:68629b561daa17.74191221.
臺灣地區提出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目標。臺灣是一個內向型經濟體,以代加工和出口為主,凈零目標的具體規劃和實現路徑,是臺灣包養增強供應鏈競爭力的需要舉措。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 環球零碳 ID:carbon-done
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級行政區,陸地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總生齒約2340萬,是我國的第一年夜島嶼。
在全球碳中和及國際凈零排放趨勢下,臺灣地包養區也提出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包養標。
當然,臺灣提出凈零排放目標,跟臺灣省的產業結構親密相關。臺灣是一個內向型經濟體,以代加工和出口為主,在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綠色化的當下,臺灣對綠色動力及碳中和轉型,有很年夜的緊迫感,再加上歐盟包養網碳關稅,japan(日本)、韓國產業的競爭等內在形勢,臺灣對凈零轉型很是急切,因為這事關臺灣地區產業的競爭力和保存。
2022年3月,臺灣正式公布《2050凈零排放路徑及戰略總說明》,供給了到2050年凈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提出從動力轉型、產業轉型、生涯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個包養網車馬費方面著手實現凈零目標,并以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年夜管理基礎,往輔佐“十二項關鍵戰略”。
路徑規劃分兩階段進行:
一是短期(~ 2030)達成低碳:執包養行今朝包養故事可行減碳辦法,努力減少動力應用與非動力應用碳排放。
二是長期(~ 2050)朝零碳發展:布局長期凈零規劃,使發展中的凈零技術可如期到位,并調整動力、產業結構與社會生涯型態。
臺灣地區期盼能藉由關鍵領域之技術、研討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落實凈零轉型目標,進步臺灣產業競爭力。一些企業也紛紛提出凈零目標。
圖說:臺灣地區凈零轉型目標愿景
來源:《2050凈零排放路徑及戰略總說明》
01
動力轉型:下降對外依賴度
臺灣地區的碳排放在2007達到岑嶺期,隨即一路降落至今。今朝整個臺灣的年碳排約2.75億噸,僅占全球0.6%,但人均碳排高,人均超10噸。
這跟臺灣的動力構成親密相關。臺灣今朝應用的發電來源重要為火力、核能、可再生動力與抽蓄水力 4 種方法,此中火力發電是最重要的發電方法,占總發電量比例高達 82.23 %,應用包包養網VIP括燃煤、燃氣與燃油等3種燃料。尤其是燃煤發電就占總發電量的包養軟體 45 %。這是臺灣碳排放比較高的緣由。
別的,臺灣的動力對外依賴度也很是高,2021年,臺灣進口動力依存度達97.4%。
正因為這兩個緣由,所以在《2050凈零排放路徑及戰略總說明》中,臺灣把推動可再生動力發展的動力轉型放在主要地位,并上升到動力平安的水平。
通過擴年夜可再生動力設置,臺灣盼望晉陞自產動力占比,可翻轉高包養網dcard進口動力依賴風險,使進口動力依存度由 2021 年 9主題:保持正向心態,綻放光芒。7.4%,降至 2050 年 50%以下,下降國際動力市場沖擊與價格波動對臺灣動力平安影響。
具體來看,短期通過動力轉型,增添綠能,優先推動已成熟的風電和光電,并布局地熱與陸地能技術研發;增添自然氣以減少燃煤的應用。
長期包含極年夜化布建再生動力,并通過燃氣機組搭配碳捕獲再應用及封存(CCUS)以及導進氫能發電,來建構零碳電力系統。燃煤則基于戰略平安考慮轉為備用。
同時,還極年夜化各產業部門及平易近生器具之電氣化:減少非電力之碳排放,集中改良電力部門零碳動力占比。
為此,臺灣還積極投進各種技術開發:包含高效力的風電及光電發電技術、碳捕獲再應用及封存、氫能發電及運用之技術。
通過上述任務,臺灣規劃 2050 凈零排放初步藍圖,總電力占比 60~70%之再生動包養網力,并搭 9~12%之氫能,加上顧及動力平安下應用搭配碳捕獲之火力發電20~27%,以達成整體電力供應的往碳化。
在非電力動力往碳化方面,除加快電氣化進程外,還將投進創新潔凈動力之開發,如氫能與生質能以代替化石燃料,并搭配碳捕獲再應用及封存技術。
在打造零碳動力系統,并最年夜化可再生動力過程中,也重要分兩個階段進行:
一是短中期(~ 2030上的表格:「先填表。」隨即拿出一條乾淨的毛巾,宋微被裁員後回到家鄉,親戚立刻給她介紹了一個 年):優先建置技術已成熟的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努力達成太陽光電 包養2025 年累計設置 20GW與 2026-2030 年每年 2GW,以及離岸風電 2025 年累計設置 5.6GW 與 2026-2030 年每年 1.5GW 目標。
二是長期(2030 年后):極年夜化布建裝置容量,太陽光電將設置更高效力的硅堆棧模塊,2050 年設置裝置量達40~80GW;離岸風電則朝浮動式、年夜型化機組、擴年夜設置場域,規劃 2050 年設置裝置量達 40~55GW;另供給誘因培植具外鄉台灣包養網化優勢前瞻動力,由淺層逐漸往深層發展非傳統地熱發電,并導進海浪、海流發電等陸地能技術,另擴年夜生質能應用,規劃 2050 年前瞻動力設置裝置量達 8~14GW。
圖說:臺灣地區2050凈零轉型路徑規劃
來源:來源:《2050凈零排放路徑及戰略總說包養網明》
02
產業轉型:堅持全球供應鏈競爭力
臺灣是出口導向地區,工業產品輸出占臺灣 GDP五成以上,臺灣飾演全球供應鏈主要腳包養網色,尤其在電子通訊產業更具有全球領先優勢。
以半導體為例,臺灣晶圓代工產值占全球 78%、封裝測試占全球 60%。顯示器產業產值逾新臺幣 1.2萬億元,在 TFT-LCD 顯示面板產量是全球第二年夜包養網。
2019年,臺灣制造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 14包養網推薦7.46 MtCO包養網2e,占臺灣總排放量約 51%,較 2005 年排放量增添約 2%,同時期 GDP 成長達104%,2019年制造部門每單位GDP的碳排量較2005年降落46%,其重要緣由是產業積極推動減碳所產生的後果,包含:節能、轉換低碳燃料及電子業含氟氣體削減等。
產業構成構成臺灣制造部門用電量及排碳量較高的現象,但這些產業對臺灣地區的經濟及就業生齒極具主要性,為順應國際凈零包養趨勢,達成2050 年凈零排放目標,臺灣發布產業凈零轉型推動戰略。這也是臺灣增強供應鏈競爭力的需要舉措。
臺灣經濟部除持續增訂公用設備效力標準,使低效力設備無法進進市場;輔導動力年夜用戶合適年均節電 1%請求,并適時檢討晉陞目標外,還提出“動力-產業”與“低碳-零碳”的 2×2推動架構,產業部門將以“先減少排放,再凈零排放”為推動戰略。
從具體作法看,產業部門將著手推動流程改良、動力轉換、循環經濟3年夜面向、11 項辦法,依循先年夜后小,也就是先年夜企業包養網后小企業,以年夜帶小的形式,并且由國營事業以身作則慢慢實施;同時以結合產業公協會及供應鏈中間廠作法,推動中小企業樹立碳盤查與減碳才能,驅動上、下流廠商,進行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等一起配合減碳,構成綠色供應鏈,創造臺灣凈零轉型競爭力。
好比在流程改良方面,短期以設備汰舊更換新的資料及導進聰明節能治理為主包養,長期則朝氫氣技術開發應用及含氟氣體包養女人削減等創新技術發展。
動力轉換方面,短期以擴年夜應用自然氣及生質燃料為主,長期則朝百分百應用綠電及無碳動力應用等。
循環經濟方面,短期以原料替換、應用固體可再生燃料(SRF)及綠能資源整合為主,長期則朝二氧化碳捕獲再應用(CCU)等衝破性創新技術開發應用。
特別需求提出的是,臺灣以中小企業為本,是國際生產鏈不成或缺的一環,在全球綠色供應包養app鏈的驅使下,臺灣為了跟上國際趨勢,達到綠色生產的目標,特別鼓勵企業實踐 RE100目標(一個氣候倡議組織,參加企業承諾在2020-2050年公開應用并實包養現100%綠電的時效)。
這事關臺灣產業鏈未來可否維持并晉陞企業競爭力,甚至國際競爭力的主要課題。
包養息。如果沒人認領,就等人領養。」
好比蘋果公司2015年提出實施清潔動力計劃,請求供應包養網心得鏈應用潔凈動力生產蘋果產品,截至2020年7月,已有包養女人70多家供應鏈宣佈應用100%再生動力電力為蘋果生產產品。由于臺積電20%以上營收來自于蘋果,是以在這項計劃中更是首當其沖。為此臺積電于2包養網020年參加RE100,并于2021年請求供應鏈廠商響應綠色制造,救助站門面狹窄又老舊,裡頭冷冷清清。服務台後面同時規范供貨商在2025年達到15%的溫室氣體抵減。
正因為臺灣綠電需求強盛,企業多半蠢蠢欲動準備采購綠電,導致臺灣綠電市場供不應求。
03
布局凈零科技
新動力反動,技術是關鍵。特別是在臺灣天然環境後天無限制、動力自給率低、可用地盤面積無限的情況下,凈零科技的布局顯得尤其主要。
臺灣的凈零科技研發布局,重要聚焦在若何戰勝臺灣面對凈零轉型的具體挑戰,相關布局有三個包養網重點:
起首,要達到凈零時代以及高占比再生動力的情甜心花園境趨勢,發展綠能科技相當主要,除各領域新動力的發展外,建構一個穩定的電力供應系統也刻不容緩。有關部門需有用連結再生動力與其他分歧領域之動力,還要消弭影響穩定之各種風險因子。要達到這個目標,儲能與電網系統整合的科技發展,為建構臺灣永續動力領域的重中之重。
第二,產業轉型所需低碳技術,強化能資源循環應用技術等,亦為推動重點,而布局具長期減碳潛力之負碳技術及天然碳匯,則為凈零目標的最后一公里路。
最后,整體社會面對凈零轉型的沖擊影響與長期調適,需求相關社會科學研討論證,作為相關配套政策與社會溝通基礎。為達成 2050 凈零排放之目標,當局規劃發展五年夜凈零科技領域,包含永續動力、低碳、循環、負碳、社會科學等。
在推動重點方面,包含儲能技術、電動車電芯、電網系統整合、氫能的制備和儲包養妹運等。
以電網系統整合為例,技術研發標的目的的重點包含:
1.增添再生動力穩定度相關技術,如:智能預測(AI、年夜數據等)、智能調度(搭配儲能、疾速起開火力機組等)。
2.加速停復包養電速率相關技術,如:饋線自動化、圖像化信息、AI 及年夜數據剖析等。疾速毛病定位與復電,縮短停電時間。
3.進步動力應用效力相關技術,如:智能電表系統、智能動力治理,并通過數據剖析技術,協助用戶進行節約用電。
04
結語
通過臺灣2050凈零目標路徑可以發現,這個計劃是僅僅圍繞臺灣的產業來進行,其長期愿景將促進臺灣產業和經濟具競爭力、循環、韌性與綠色轉型。
為達成這些目標,臺灣需求戰勝良多挑戰,除了相關部門的盡力,還需求產業界龐年夜的能量及臺灣學界人才的配合一起配合。
但最最關鍵的是,需求堅持跟中國年夜陸的親密一起配合。年夜陸在新動力領域走在全球前列,有龐年夜的市場和應用場景,有完全和很是具有競爭力的產業供應鏈,臺灣跟年夜陸有廣闊的一起配合空包養網間。
——-
參考資料:
[1]《2050凈零排放路徑及戰略總說明》
[2]承平洋綠能:解析臺灣用電結構,發展綠能推動動力轉型,邁向發電多元化
[3]本日新聞:再生動力建置落后 臺灣的綠能危機
TC:
發佈留言